神秘内容 Loading...

  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果是削弱文学课程。传统英语专业的重头课程是技能课和文学课,为了不削弱技能培养,开设其他课程时首先砍掉的必然是文学课程。文学往往被看作是新时期最不实用的课程,加上文学课程难学,学生缺乏兴趣,因此只能给其他更为热门的课程让路。 (来源:www.EnglishCN.com)

  史宝辉告诉记者,目前一个比较超前的想法是:与其在外语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不如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说培养具有潜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由于主要进行技能训练,外语专业毕业生一般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学习系统性的专业知识能力比较弱,属于“万金油”——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都不太清楚。到了具体工作岗位上,需要尽快适应所承担的工作。

  外语专业毕业生相对还比较被动,在学习上缺乏创新性,即使学习复合型课程也满足于一知半解。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应该着重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不是培养“半瓶醋”。因此还是要从丰富本学科的内涵入手,增加本学科范围内的专业课程,增强语言文化知识的系统性。

  这种想法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较强学习能力、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组织创新能力的“普适性”人才,能够很快学会工作中的新知识,并可以从事任何一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要实现这种培养目标,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生的英语基础在大学前较现在有大幅度提高,不必再为语言技能花费过多的时间,能够比较深入地学习专业课程。二是社会上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看法有所改变。其中后一点的基础是英语专业自身的蜕变,而前一点随着中小学英语学习的加强,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够实现。

  正方 复合型人才既跨文化也跨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孟虹在德国留学、工作多年,先后受聘于柏林工业大学教育系现代语言文化中心和人文科学院、柏林洪堡大学汉学所等单位,2005年9月回国。孟虹对于外语教学、外语人才的培养有深刻的体会。她认为,学生学习外语不仅要作为一门专业知识来学习,同时也要作为一个具有多元化功能的工具来学。如果大学四年的教学仅仅集中在语言学习上,将无法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的要求,即积极有效地承担起架构和促进中外科技、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外语专业的学生能得到社会承认,就是对学科的最大认同

  记者:您认为,外语院校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复合型学科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孟虹:大学教育主要的方向应该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教学目标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来定。外国语专业学生的培养与外语作为二外譬如法律、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相比,有些不同,因为它有特殊的外语和跨文化背景。但是社会对于单纯的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有限的。如果学生全部仅仅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学习,会缺乏用武之地。我个人认为,单纯的一门外语知识是很难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因此,学生有必要学习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来拓宽自己的竞争能力。

  记者:其他专业的课程会不会削弱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孟虹:不会。我对比了一下我现在教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平时的学习还是以语言教学为主,但是语言需要应用,如果不用的话,语言中那种细腻的东西就没法理解和掌握,而应用就需要结合其他相关学科来进行,这是同步的。其实学生看的资料多了,应用的机会和专业领域增加了,掌握的知识更为丰富以后,自然对语言的把握也会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大学外语专业本科教学无疑首先应该注重使学生对所学的语言这个特殊知识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但同时也得注重外语的功能性,将外语作为思想、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工具来学。我们必须认识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储存体,它是不可能脱离语言所反映的相关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而存在的,因此非常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掌握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文化知识。

  外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文学是一个传统重点,通过文学这个窗口让学生来了解所学语言的应用和相关民族文化社会的变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而语言学专业知识能帮助学生对语言这个特殊知识系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但外语专业知识的学习其实涵盖面可以更为广泛些,毕竟现在许多高校招收外语生时也已文理生兼招,而且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交通的发达,也使得各行业的直接对外交流更为广泛。为此,各学校也非常有必要根据本校的学科重点和师资力量,选择将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教育学、历史或艺术等作为一个专业课程来供外语专业的学生学习。

  我们目前培养出来的学生相对还是比较单薄,所以我们也有必要结合教学,搞一些有意思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从纵向和横向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记者:复合型学科人才的培养是否最终会影响外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地位?

  孟虹:对于外语语言文学学科本身地位的认同,我想,如果学生毕业出去,得到社会的承认,就表明这个学科得到了社会的认同。这是相辅相成的。

  其实没有一个高校的外语专业会在考虑培养复合型学科人才的同时,把外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放在一个次要位置,它肯定还是会占主导地位的。但是我们有必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增加一些其他专业知识的传授,毕竟我们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站在与国际交往的最前沿的,而且交流和合作的内容往往具有跨学科性。我觉得,四年教学如果只是集中在语言以及简单的国情知识和文学上的话,将无法满足社会对外语专业毕业生积极有效地承担起促进跨文化和跨学科交流的桥梁作用的要求。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语言本身的限制,学生的视野、知识面会很窄,创造性思考分析、表达和活动能力也会受限,学生不免会抱怨“吃不饱”。

  学生自己也在积极“复合”

  记者:为什么这种争议在外语学科很明显,外语教学有哪些自身的特点?

  孟虹:外语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外语既是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教学手段;学生既是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教学的客体,因为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最终是通过学生来完成的。复合型学科人才的培养之所以在外语学科引起较大的争议,这跟外语学科本身的取名和定位也有关。如果我们真正理解语言的含义,并且正视外语专业的学生都有学过一门外语的经验,对复合型人才的争议可能就会向另外一个方面引导。

 
神秘内容 Loading...

你可能对下面的文章也感兴趣:

·学习英语的捷径--一个美国留学生的忠告
·英语词汇记忆方法
·提高英语听说的技巧
·提高口语技巧
·学习英语口语的六大技巧
·专家谈英语学习方法
·职场学英语的经验谈
·如何才能说流利的英语?
·雅思口语智对考官169问
·学好英语的20个经典要诀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2007年TOEIC考试时间表  
下一篇:报考BEC商务英语详解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